第44章 爷爷把傻狍子领回家了(1 / 1)

【我去,这果冻真Q弹啊,明明知道是毒蘑菇,但就是好想吃上一口啊。】

【这蘑菇能卖200一斤,应该挺好吃的吧?】

苏然微微颔首:“那是自然,猪嘴蘑在咱东北,那就是和见手青一样的存在。”

“吃了让人念念不忘,但又存有一定的毒性。”

这附近树上生长的猪嘴蘑有不少,苏然一顿采摘下来,直接收刮了满满一大篓。

“这回运气是真不错,采摘了至少好四五斤的猪嘴蘑。”

“卖个一千块那不成啥问题。”

“关键是,再也没人跟咱抢了。”

苏然说话间,不经意地看了傻狍子一眼。

这是在点它呢。

观众们被苏然的举动弄的捧腹大笑。

傻狍子心想:那也得能吃我才抢啊。

苏然当即挥了挥拳头:“你这家伙,真是死心不改。”

傻狍子不服,又开始一蹦一蹦哇哇大叫起来。

那咋了,

那咋了!

不服你干我!

苏然:不敢。

下次再给你喂毒蘑菇。

傻狍子:好狠!

互损了几句,眼看现在时间不早了,苏然收获满满开始下山。

下山路上,苏然另寻了一条道。

哪能说道啊,漫山遍野压根没有路。

但你只要愿意走,再难走的地方都是路。

苏然身手不错,走在山里跟走平地一样。

傻狍子就不行了,走两步摔一跤,走两步摔一跤。

看得观众们哭笑不得。

“没办法,这家伙属于是冬天都能陷在雪里的存在,咱不等它。”

【哈哈,还真是,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视频,几只傻狍子在冰面上欢快的蹦跶,然后直接掉冰窟窿里了。】

没有傻狍子在后面跟着,苏然回去路上又采摘了几颗猴头菇,算是大赚了一把。

回到了院子里,今天后院田地间又多了一片开垦好的空地。

按照这个进度,再用个两天所有荒地都能开垦好。

苏然心里美滋滋的,这都要感谢猪哥。

把篓子里的山货倒了出来,苏然从仓房里拿出一杆老秤杆。

观众们眼前一亮。

并不是这东西多少见,主要是老物件,现在见得少,重新进入视野,大家觉得很新鲜。

【没想到主播家居然还有这东西。】

【这应该算是老物件了吧,现在都用的电子秤。】

“还行吧,也不算多老,有些摆摊的地方还是有老人会用这玩意。”

苏然说的云淡风轻,开始清点起了这次赶山的收获。

在他过秤时,观众们都很佩服。

【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会用这种老秤杆,没想到主播居然会用,太厉害了。】

【我会用,大概就是让秤砣和秤盘里的东西保持平行吧?但是我不知道咋看上面的斤两。】

称完猴头菇后,苏然看了下弹幕:“这个简单,1个星的距离就是1两,1个主刻度也就是10个星的距离,标志是4个星竖在一起就是1斤。”

观众们知道了个大概。

苏然笑道:“这个你问你们爷爷奶奶就成,他们老一辈的基本上都会看。”

很快,苏然就把这次的山货给算好了。

“猴头菇一斤二两,差不多六百块钱。”

“猪嘴蘑有四斤七两,这里就是九百四十块。”

“羊肚菌刚好半斤,应该能卖个五百块左右吧。”

提起羊肚菌,苏然明显有些幽怨,要不是被傻狍子吃了一半去了,他还能赚点呢。

不过也没事。

这次赶山总共赚了2400来块,对于农村生活来说,差不多刚好是这里一个月的工资。

其实就算是在城里打工,坐办公室,一个月窝囊废都才三千来块,还不给你买社保。

苏然的小日子过得,不知道羡慕到了多少观众。

很多观众都是刚进来,他们对于苏然面前的这堆蘑菇感到好奇。

东北蘑菇似乎在外界存在感不太高。

主要原因可能是蘑菇季相对比较短,集中在初秋,个别蘑菇的生长季可以维持到霜降前后。

正好处于东北两个旅游旺季——夏季和冬季之间。

外地游客相对不容易见到众多鲜蘑菇上市的景象。

而且对游客们来说,能吸引他们来东北的可能也就只有每年一次的冰雪大世界。

看看那些活灵活现的冰雕。

现在很多东北人都开始往外边跑了,像苏然这种还选择留在老家的其实已经不多。

说起这个苏然都觉得颇为唏嘘。

想当年,东北的重工业那是杠杠的。

钢铁厂、煤矿啥的,效益好得不得了,工资也是噌噌地往上涨。

那时候的东北人,腰杆儿硬,底气足,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。

可如今重工业走下坡路,很多厂子效益那是江河日下,甚至直接倒闭。

年轻人想找份合适的工作,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。

只能背井离乡,南下打工。

之前网上小火一把的,鹤岗房价两万就能直接领包入住,其所见可想而知。

虽有些离谱,但现实也大差不差。

苏然已经算是回乡年轻人里,混的最好的一个了。

之前就有很多观众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回到北林海老家,那时苏然回答过很多。

但仔细想想,最难让他割舍的还是对这片黑土地的怀恋。

是这里热闹的市场与集市。

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。

独特的饮食文化。

以及过年时,最让人觉得有年味的一点。

苏然的一番话,让不少已经在南方定居的网友深感认同。

【我们一家人都搬到南方定居来了,一年寻常时候都在城里生活,但一到过年,绝对会回东北,上亲戚家住,实在是那里的气氛真的好。】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